行测判断推理:搭起前提型的“桥梁”
在可能性推理的题目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问法为“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的前提型题目,虽然题量不大,但感觉难度很高。其实这类题目有一种简单直接的解题方法——“搭桥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抓牢前提型题目的解题“钥匙”。
一、前提型题目特征
前提型题干论据和结论之间可能存在逻辑差距或概念上的跳跃,论证缺少必要的前提,问法也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为使上述论证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等,通常会出现“前提、假设”类似的表达。
二、解题技巧——搭桥法
1、搭桥法的含义
搭桥法就是在题干论据和结论之间的跳跃信息建立联系,就像在河的两岸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逻辑更加完整,让论据能够顺利地推出结论。
2、解题步骤
(1) 分析结论和论据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结论和论据。结论通常是题干中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则是用来支持观点或主张的理由或事实。
(2) 寻找跳跃概念
比较论据和结论的内容,找出它们之间的跳跃概念。
(3) 建立联系
建立论据和结论之间跳跃概念之间的联系,使论据能够必然地推出结论。例如:论据:A导致B,结论:A导致C,B与C之间存在跳跃概念,则建立B与C之间的联系。
三、实战演练
【例】杂草稻是稻田里不种自生、伴随栽培稻生长的一种“杂草型稻”。研究者在杂草稻基因组中发现了与干旱胁迫下叶片干枯程度显著相关的基因——PAPH1。消除该基因后的株系,其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降低;而PAPH1基因过度表达的株系,其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增加。因此研究者指出,PAPH1基因在杂草稻抗旱性中发挥关键作用。
上述论证的成立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正常状态下的栽培稻长期生长在有水的环境中,不含PAPH1基因
B.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的流速也促进PAPH1基因的表达
C.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越高,杂草稻的抗旱性越强
D.杂草稻与栽培稻存在基因交流,其演化与栽培稻选育品种密切相关
【中公解析】答案C。题干论据指出消除 PAPH1 基因后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降低,PAPH1 基因过度表达时流速增加;结论是 PAPH1 基因在杂草稻抗旱性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论据中只是提到了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的变化,而结论说的是抗旱性,两者之间存在跳跃,所需前提必须建立“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的变化”与“抗旱性”的联系。A项指出“栽培稻”生长在有水环境下且不含PAPH1基因,但没建立“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的变化”与“抗旱性”的联系,无法做前提,排除;B项指出叶肉细胞膜内外钙离子和钾离子的流速对PAPH1基因有影响,但没建立“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的变化”与“抗旱性”的联系,无法做前提,排除;C项指出“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越高,“杂草稻的抗旱性”越强,建立了“杂草稻抗旱性”与“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的关系,属于前提项,当选;D项指出杂草稻与栽培稻存在“基因交流”,且杂草稻的演化与栽培稻选育品种密切相关,但没建立“钙离子和钾离子流速的变化”与“抗旱性”的联系,无法做前提,排除,故答案为C项。
总而言之,前提型题目中,“搭桥法”是通过分析题干论据和结论之间的差异,建立跳跃概念的联系的方法,希望大家勤加练习快速掌握。
(责任编辑:李明)